傈僳族,生活在中国云南、四川、缅甸克钦邦、印度东北地区及泰国北部的古老民族。
据了解,我国境内生活着78万傈僳族同胞,其间怒江州最多。
境外傈僳族约55万左右,缅甸约43万,泰国约7万左右。
境外的傈僳族大都认同来自中国傈僳族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与华夏各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从怒江州州府六库出发,沿着怒江公路一路向北,汹涌澎湃的怒江始终陪伴着你,不离不弃。
车过福贡县城,很远之外,就可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个透着白云蓝天的圆形孔洞。
朋友告诉我,远处的那个天然孔洞,正是被誉为三江圣地、傈僳之根的怒江“石月亮”。
石月亮是怒江旅游的一个标志性景观。
石月亮位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北部石月亮乡境内的怒江西岸,在怒江边有一位置绝佳的观景台。
石月亮所在的山名叫月亮山,海拔约4000米左右,顶部有一个天然孔洞,宽32.7米,高60米,深20米,呈椭圆形,群峰簇拥,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是怒江大峡谷的奇景之一。
从远处眺望,透过石洞遥望山那边明亮的天空,恰似一轮明月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昼夜不落。
洞孔北面有一巨大的汉白玉悬岩,能把日月之光反射到洞孔,故而熠熠生辉。
有时日“月”同行,有时双月媲美,其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当地傈僳族人民称之为“亚哈巴”,汉语译为“石月亮”。
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石月亮就已经存在了。
在国内外所有的傈僳族中,长期流传着同一个神话故事,传说石月亮也是傈僳族的图腾,也是傈僳族的发源地。
神秘的“石月亮”,为何被傈僳族同胞视为发源地呢?
这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
相传在远古时期,地上一片荒凉,天神努娃造生灵,在人间塑成启沙、勒沙两兄妹。
启沙哥哥与怒江龙王的女儿相爱了,龙王为了阻止他们的爱情,在怒江大峡谷兴风作浪,浊浪滔天。
努娃天神得知消息后,就帮助启沙兄妹和龙女造了一只船,赠给他们一张“神弩”用来防身。
龙王恼怒无比,把江水堵住,洪水笔直上涨,水一直涨到山峰顶部。
启沙的船有撞山的危险。
启沙非常有智慧,拿出努娃天神送给他的“神弩”,对着天空射了一箭,风雨雷电立即停止。
射出第二箭,天空立时云开雾散,露出了火红的太阳。
射出第三箭,在山峰顶部的石壁上留下一个酷似月亮的巨大石孔。
转眼之间,滔滔洪水就从洞中流了出去,龙王的企图完全失败。
洪水退后,三人却被围困在石月亮洞中,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来去无路,进退两难。
勒沙妹妹断然站了出来,从洞中跳下山崖,化成美丽的彩虹桥,助启沙与龙女化险为夷。
启沙和龙女按着天神的授意结为夫妻,相亲相爱,繁衍生息,被视为傈僳族的祖先。
二十一巨世纪的今天,130万国内外傈僳族同胞,依然相信他们受到“石月亮”的庇佑与关怀,石月亮山被认为是傈僳族的发祥之地。
如今,高高耸立的“石月亮”已成为了由此西迁、南移的傈僳族回望故乡的地理和文化坐标,并泛化为中国西部傈僳族与境外傈僳族的寻祖之地。
如此宏伟壮观的石月亮景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月亮山所在的怒江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石月亮是矗立于峰顶的大理石岩,经过上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构造变化和风雨溶蚀,形成一个月形洞口。
月亮山目前已开辟成石月亮风景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有着全长13.4公里的山步道,沿途自然风光优美,溪流与群山相映成趣,目前已发现景点30余处,有石月亮、嫦娥洞、卧虎峰、神娃峰、神指峰、万丈崖、一线天等景点。
在月亮山还可以观碧罗雪山日出、怒江大峡谷远景及云海。
有幸登临月亮山景区的游客,都赞美月亮山是集“黄山之神韵、华山之险峻、泰山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为一体的神奇壮美之山。
文/图 纳兰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