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的水来自哪里,
来自茶马古道你的脑海里;
母亲的爱来自哪里,
来自云雾山村你的怀抱里;
怒江的月亮来自哪里,
来自高黎贡山你的梦里;
母亲的太阳来自哪里,
来自碧罗雪山你的眼睛里;
怒江,怒江,怒江大峡谷。”
……
《怒江大峡谷》这首歌
描绘的是中国西南边陲
一个令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这里,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山脉4座大山并肩高耸,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3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了“四山夹三江”的地理奇观,被称为“地球褶皱”。
这里,居住着55.7万人,90%以上是少数民族,包括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62%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
拼版照片左图:解放前,独龙族群众出行需要爬天梯(资料照片);右图:2020年10月31日,独龙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门去山上割猪草(新华社记者胡超摄)。新华社发
这里,贫困与山区犹如“孪生兄弟”,98%以上土地为高山峡谷,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脱贫攻坚大决战中的“上甘岭”。
拼版照片上图:2013年2月2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村民小组,一名傈僳族男子带着自行车溜索过怒江(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下图:2016年9月9日拍摄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双向六车道大型公路跨江桥梁——通达桥(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新华社发
近年来,云南省和怒江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坚持整州推进、整族帮扶
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让怒江实现了
“一步千年”的历史巨变
怒江美丽公路 李文圣 摄
回望“十三五”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发展日新月异: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民生保障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长足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4月22日至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怒江现场办公会。
开局“十四五”,省委、省政府在怒江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当地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差距短板、擘画未来蓝图、研究对策举措,为怒江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和决心。
23日上午,阮成发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调研组前期调研情况汇报。
与会干部们表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此次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的部署要求,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更强的信心、更实的举措,奋力开启怒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怒江
打起行装再出发
十四五开局
怒江如何找准发力点?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和云报君一起来看
↓
发力点
01
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泸水市丙舍坝、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加快适应、融入城镇生活,有的开店铺、进车间、跑运输,有的在当地的组织下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三区三州”之一,怒江州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6%。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在人类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
福贡匹河棉谷棉谷新村 宋林武 摄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怒江州委授奖,怒江各族干部群众对此倍感振奋和自豪,干事创业的信心空前坚定,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面对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省委、省政府,怒江州委、州政府保持清醒认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怒江人民逐步致富,不仅是怒江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主线。怒江州要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必须把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工作的首位。
云报客户端通讯员:崔永江 摄
省委、省政府领导现场对怒江州“一平台、三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查,明确要求怒江州须扎扎实实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做实扶贫车间,强化监测预警和帮扶,牢牢守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省委、省政府为怒江州发展精心谋划,实施精准帮扶,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使我们对怒江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怒江州发改委主任刘雪松会后表示,要在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上下大功夫,持续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和就业两方面发力;同时,认真盘活用好搬出区的“三块地”资源,使搬迁群众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省委、省政府结合怒江实际,提出了深入实施扶志扶智工程、打造有机食品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几项主要举措,为怒江州早日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指明了着力点。
02
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
怒江峡谷山川地貌奇特壮观、
生物景观丰富多样、
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拥有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资源
独龙江马库。潘文海 摄
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建设美丽公路、实施绿道建设、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一环等旅游发展战略部署。近年来,旅游业正在深刻改变着怒江的产业结构,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19年,怒江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8%,成为全州发展的新兴引擎。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成为了怒江看得见、摸得着的前进目标,怒江旅游业有望迎来“惊人一跳”。
“高山峡谷”是怒江的固有特色,关键突破点在“世界级”。对标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当地打造形成了“上山、下河、进谷、崖居”的系列产品,每年吸引4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其中超过一半是回头客,人均旅游消费500美元,每年的旅游收入达到20亿美元。从中不难看出怒江存在的差距,但同时也能看出怒江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
峡谷山村入画来 潘泉 摄
高远美好的目标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来推进。
首先,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需要大手笔策划、规划、营销,这就要求党政领导干部静下心来、沉下身去,精心研究、细致谋划,在此基础上寻找一流设计团队、形成一流设计方案,开展面向全中国、全世界的高端营销。
再者,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需要极为严格的管理,比如,在半山酒店建设中要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决不能挖山毁林、随意排污,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月7日拍摄的怒江大峡谷村庄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和桂莲表示,怒江旅游业将紧紧盯住小众、特色、高端定位,坚持走高品质、高标准路子,构建完善体系化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突出抓好“十四五”时期约50个半山酒店规划建设,统筹抓好高A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旅游建设,切实抓好国家步道建设,更好地把怒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向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目标奋力前进。
03
筑牢生物生态安全屏障
对怒江而言,保护好生态既是发展更是贡献。
怒江现在仍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的、未受到人为干扰的森林、湿地、灌丛、草甸等生态系统,不但是世界级重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布中心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扎实抓好怒江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对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标志性意义。
3月7日拍摄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丙中洛镇风光。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如今,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怒江人民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妇女李玉花自2016年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月有800元补助,还在当地农林部门扶持下种起了草果、重楼等,并学会了养蜂,全家5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447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81元。“十三五”期间,怒江州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能力明显提升。
步入“十四五”,省委、省政府对怒江州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寄予了厚望。省委、省政府提出,怒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生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理念,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行动,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努力把怒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基地、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示范区。
怒江州委主要负责人在会上汇报“十四五”时期将突出抓好的工作时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精神,实施保护绿水青山全民行动,维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筑牢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为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厚植基础。
看优势
近年来
怒江州在发展全域旅游易地扶贫搬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工作
都做了哪些努力?
取得哪些优势?
↓↓↓
01
全域旅游迈出新步伐
“美丽公路串联峡谷,绿道花草如茵,百花岭歌声嘹亮……今天的怒江,不再是封闭、贫穷的峡谷,是游客心中美丽幸福的远方和诗歌。”在环融登埂温泉半山酒店泡着温泉,静观峡谷风景,聆听怒江涛声,骑行爱好者施建国在微信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叹。
同一时段,不少六库市民和游客来到美丽公路绿道小沙坝服务区,骑着电动车、自行车,踏青郊游。
“绿道泸水段将半山酒店、温泉、农家乐连接在一起,与丙腮坝半山步道、怒江西岸、百花岭音乐小镇一起构成了怒江旅游‘会客厅’,实现了交通+旅游的紧密结合。”怒江州文旅局负责人说,绿道是怒江按照“交通+旅游+产业”综合交通发展理念建设的旅游健身路,全长285.56公里,全部建成后,游客将体验到车在江边行,人在画中游的大峡谷骑行之美。
近年来,怒江州把旅游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来抓。保泸高速、怒江美丽公路、德贡公路、兰坪丰华机场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建成,独龙江、丙中洛景区项目启动建设,半山酒店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发生巨变,全域旅游迈出新步伐,“峡谷怒江养心天堂”品牌初步打响。
下一步,怒江依托美丽公路和绿道,将常态化开展骑行、徒步等大众活动,举办自行车赛、马拉松等赛事,加快“半山酒店”金字招牌和国家步道建设,培育特色村镇,力争到2025年末,完成1个国家级度假区、2个省级度假区、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和11个3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将怒江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02
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清晨,简单收拾完家务,泸水市城墙坝安置点——和谐社区的搬迁户肖六花来到楼下的棒球扶贫车间开始工作。“抓紧时间多做几个,就多收入几十元呢!”肖六花说,丈夫外出务工,她与80多名搬迁妇女一起在扶贫车间劳作,干得多时,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
兰坪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张四伟 摄
从高山老家揭不开锅的贫困日子,到楼上生活,楼下就业,两口子月收入五六千元,肖六花一家人搬迁后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谐社区现有劳动力5376人,目前就业5010人,就业率达到了93.16%。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怒江州10.2万贫困人口搬出大山、迁入城镇,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有增收、逐步能致富,怒江结合各搬迁点实际,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引导搬迁群众转思想、立新业。在67个集中安置点,设立了43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先后组织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2.65万人次,开发聘用公益性岗位2.03万人,建成扶贫车间50个,吸纳140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搬迁家庭户均1.85人就业。
福贡县鹿马登拉马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伟 摄
现在,搬迁群众“等靠要”思想逐渐淡化,内生动力不断激发,靠努力奋斗过上新生活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今后,怒江将采取建产业基地、抓劳务输出、办扶贫车间等措施,盯住易地搬迁10.2万人,千方百计组织好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确保67个安置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4.6万人。
03
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绚烂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百花岭农民合唱团用傈僳语唱起《爱我中华》。露天广场里,独龙族、普米族、怒族等群众快乐地边弹边跳,游客们不禁为他们喝彩——节假日里,这样的场景,在泸水市上江镇百花岭怒江傈僳音乐小镇经常上演。
百花岭是傈僳族原生态文化、民居建筑、民俗风情等保留较为完整的傈僳村落。2016年,怒江州在这里建设融传统民族文化、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主题音乐小镇,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搭建良好平台,传承好怒江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大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音乐小镇建成后,吸引了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民族文化传承人入驻,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
峡谷村寨红旗飘 高玉生 摄
近年来,怒江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级联创”和“十进”示范创建,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多彩,创建了6个国家级、181个省级、314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各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发自内心的“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外出务工学习技能,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
怒江,有着壮美、神圣的自然人文景观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
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
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独特景观
天生美丽的怒江
是世外桃源,人间乐土
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
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