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歌声飞出心窝窝 幸福怒江大家唱颁奖晚会暨2021年怒江傈僳阔时节活动启动仪式”在泸水市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城墙坝)举行。
“阔时节”为傈僳语,亦作“盍什节”,为“岁首”之意,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公历十二月下旬至第二年一月野樱桃开花的时候举行。傈僳族家家户户都要酿制杵酒,并宰杀年猪,做糯米粑粑,举行荡秋千、射弩、上刀山等比赛,男女青年会相约对唱,老年人则会相聚喝酒唱调,几天几夜不歇。
冬日的怒江,山林叠翠、碧水涛涛。江畔的和谐社区,彩旗飞扬、歌声飘荡。
“十三五”期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0万搬迁群众搬出大山,迎来了入住新家园后的首个“阔时”节,10万安置点群众在新家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阔时”新年。
“这是我第一次在城里过‘阔时’节”。泸水市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谐社区)群众吴花妞说。
吴花妞来自古登乡佑雅村,说起过去过“阔时”节,让她既高兴又无奈,吴花妞告诉记者:“每年这几天,城里面都有活动,家里人都想去,然而交通不便,从村里到乡里,来回都需要一天,更别说参加六库的‘阔时’节活动。”无奈的不仅止于此,“阔时”节到了,家家户户要置办一些食物、糖果等,节前的准备也让吴花妞倍感头疼。
如今,入住和谐社区,烦恼无奈散去,剩下的只剩欢声笑语。在吴花妞家中,一家人围坐在电烤炉旁边,吃着烤肉、喝着杵酒。吴花妞的丈夫黄宝华说:“以前是炭火烤肉,现在用电烤炉,更加安全,置办食物也更加方便,走出去几步,在社区的超市、农贸市场,来回也就十分钟。”
搬出大山,进入社区。吴花妞一家在社区扎下了根、立住了脚。自己成在社区农贸市场“扶志”摊位卖蔬菜,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丈夫黄宝华在六库镇的工地上做粉刷工,每天200元收入;儿子在社区的城墙坝小学上一年级;社区还拥有占地1300平米、17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社区医院,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特别方便。在和谐社区,“搬得出、稳得住”成为了社区群众的标配。
“下一步,我们还要‘能致富’。”黄宝华话音刚落,就急匆匆走出家门。“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去上班,晚上再回来参加晚会,在家门口就业就是好。”
这也是搬迁后的变化。往年的阔时节,家家户户不出门、不工作,吃肉、喝酒就成了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而今天,很多安置点群众依然在坚守岗位。
社区广场四周,来自古登乡佑雅村的九三波正在执勤,以前做过小组长,而今入住社区,成了保安。九三波告诉记者:“现在感觉比较轻松,大家只是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不喝酒了,就不怕有人闹事。”
广场中央,已经聚集了来自团结社区、锦绣社区、叶子花社区等五个社区的安置点群众,虽然距离启动仪式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两次彩排,他们身着节日盛装,静待2021“阔时”节的到来。
《红歌颂党恩》表演者黎玉兰说:“今天特别兴奋,我们一家人要上台唱歌,还有很多社区的表演者带来丰富多彩的节目,我最喜欢看我们传统的民俗活动,本以为今天看不到,没想到它们被搬到了舞台上。”
正如黎玉兰歌词唱的那样,“因为我们的国家政策好,老人年轻人多开心。”怒江各民族儿女多开心,幸福美好的家园搬进来、幸福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多彩的民俗演起来,怒江各民族儿女发自内心的“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
据了解,此次“阔时节”晚会由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主办、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旨在通过“阔时”节庆品牌活动大力弘扬怒江传统民族文化、讴歌新时代,用公共文化惠民服务活动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安置点群众在新家一起度过欢乐祥和的阔时新年。晚会由歌曲《红旗颂党恩》、《幸福的节拍》、《爱国中华》等节目构成,并将傈僳族传统民俗活动《爬竹杠》、《跳大绳》等搬上舞台。